1 前 言
近年來,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的增強,我國就涂料中VOC(揮發性有機化合物)對環境的污染制定了各種限制法規,同時研究及采用新的涂料和施工技術,例如:粉末涂料、輻射固化(UV)涂料、水性涂料及噴涂聚脲彈性體(Spray Polyurea Elastomer以下簡稱SPUA)等。受噴涂以及固化設備的限制,粉末涂料和UV涂料用于現場施工,水性涂料的防腐性能有待改善,而SPUA則在防腐蝕性能和環境保護方面,顯示了巨大的技術和市場優勢。
2 聚脲的定義與特點
SPUA是國外近10年來剛剛興起的一種新型環保材料。美國“聚脲發展協會”對聚脲的定義是由異氰酸酯封端的預聚物(簡稱A組分)與氨基化合物組分(簡稱R組分)反應生成的高聚物。采用噴涂工藝施工的聚脲稱為SPUA。
SPUA與其他新型環保涂料相比,不論是材料本身還是從施工技術上來說都具有突出的性能。
SPUA具有優異的綜合力學性能,拉伸強度最高可達2 715MPa,伸長率最高可達1000%,硬度可以從(邵)A30連續變化到(邵)D65;SPUA材料的耐介質性能十分突出,耐候性好,耐冷、熱沖擊,對濕度和溫度不敏感,在戶外長期使用不粉化、不開裂、不脫落;它還可以加入各種顏料制成不同顏色的制品,可摻入其它填料如短玻璃絲纖維等對材料進行增強;SPUA快速固化特性使其可在任意曲面、斜面、垂直面及頂面連續噴涂成型,不產生流掛現象,5s凝膠,1rain后便可達到步行強度。
SPUA技術足將聚脲的優異性能和快速噴涂、現場固化的施工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,使其在工程應用中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。SPUA材料在我國的研制成功,將提高現場噴涂技術的水平,推動我國環保建筑材料的發展。
3 聚脲技術的發展歷程
3.1 國外的發展
噴涂聚氨酯/聚脲彈性體材料是在反應注射成型(RIM)技術的基礎上,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發展起來的。主要經歷了純聚氨酯(PU)、聚氨酯(PU)/聚脲(PUA)、純聚脲(PUA)三個階段,并都有各自的優缺點。
德國最早開發噴涂聚氨酯以及聚氨酯/聚脲彈性體技術。80年代中期,化學家Dudley J.PrimeauxⅡ率先研發成功噴涂聚脲彈性體(SPUA)技術,并于1989年首次發表研究論文,引起轟動。1991年該技術在北美地區投入商業應用,立即顯示出其優異的綜合性能,目前,北美地區正全面推廣SPUA體系。在亞洲,日本、韓國也于1995年和1997年先后引進該技術,并投入商業應用。在歐洲,聚脲涂料市場近幾年才開始發展,它主要應用于建筑工程、近海工程和密封材料等領域。在南美洲地區(尤其是巴西),也已經引進聚脲技術。為了更好地推動SPUA技術在世界各地的蓬勃發展,及時交流信息,實現資源共享,2000年美國成立了“聚脲發展協會(Polyurea DevelopmentAssociation簡稱PDA)”??偛吭O在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。